來源:運城黨建公眾號
近日來,新華網、《山西日報》、山西日報客戶端等持續報道我市各縣(市、區)基層治理實踐做法,現將聞喜縣《用案例教學拓寬基層培訓新路徑》,臨猗縣《以“小網格”撬動基層大治理》,鹽湖區《“十大工程”提升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萬榮縣《激活推動鄉村振興“一池春水”》,平陸縣《“三步走”按下集體經濟“加速鍵”》等經驗做法予以刊發交流。
聞喜縣:用案例教學拓寬基層培訓新路徑 為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主題培訓實效,運城市聞喜縣立足縣域實際,在既有現場教學點的基礎上,著力打造了一批高質量、有特色、可借鑒的教學案例,確保黨員干部在真看真聽真實踐中深感悟、細研究,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通過對縣域資源精準定位,聞喜縣確立了“紅色教育”“家風家教”“鄉村振興”“營商環境”四大主題,組織各基層黨組織申報課題,組織專家、教師、學員實地觀摩、反復研討,將郭家莊鎮陳家莊村、禮元鎮裴柏村、東鎮東姚村、政務服務中心等7個單位確定為聞喜縣抓黨建促基層治理專項行動現場教學點,為基層治理教學提供了新的平臺。目前,該縣先后利用7個教學點開展培訓6期,覆蓋500余人。 同時,聞喜縣對標省、市優秀現場教學點,將硬件設施提檔升級,突出特色優勢,增強現場教學的表現力、吸引力、感染力。該縣結合基層治理相關政策,系統開發《陳家莊紅色精神及其時代價值》《鄉村振興路徑探索——以東鎮東姚村、薛店鎮溝渠頭村為例》等系列課程,根據課程目標要求設置問題,引導學員積極參與,在學思踐悟中提升對基層治理的理解。 此外,該縣不斷總結現有現場教學點的創新經驗、典型做法,形成可借鑒、可推廣的模式,并利用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以及組織觀摩團參觀、開展經驗交流會等方式進行宣傳,營造“學先進、找差距”的學習氛圍。 下一步,該縣將結合基層治理實際,持續發掘、培育新的現場教學點,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模式的現場教學點新格局,助力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再上新臺階。 臨猗縣:以“小網格”撬動基層大治理 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運城市臨猗縣通過完善組織架構、夯實隊伍建設、規范制度管理等舉措聚能、提能、增能,讓網格成為溝通千家萬戶的“毛細血管”,激活城市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臨猗縣按照“規模適度、界限清晰、無縫覆蓋”原則,劃細劃小劃優網格,在農村、社區形成“網格—輔助網格—微網格”三級組織架構和“網格長—副網格長—網格員—網格輔助員—微網格員”五級人員架構,努力實現人、地、事、物、組織全覆蓋、無縫隙。 針對網格員職能增加、人員更換、能力不足等問題,臨猗縣聚焦重點任務、具體職責,圍繞“缺什么補什么,要什么給什么”思路,采取“線上+線下”“縣委黨校主課堂+鄉鎮黨校分課堂”形式,舉辦專項培訓班。培訓內容包括網格員職責、網格基礎知識、常態化疫情防控、應急處置管理等11個方面。 在規范制度管理方面,臨猗縣健全完善網格員職責任務、管理權限、閉環流程等11項制度,保障運轉科學化、規范化、高效化,將林田路井、礦產資源、河流溝壑等風險隱患點全部納入網格管理事項,實現全要素入網。 同時,該縣完善縣、鄉、村三級和分級處置程序,實行三級閉環管理,下移管理權限,強化鄉級綜治中心對網格員的管理考核職責,并制定網格員職責清單、任務清單,進一步發揮信息員、宣傳員、服務員、矛調員、協管員“五大員”作用。 鹽湖區:任務項目化 項目清單化——“十大工程”提升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 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運城市鹽湖區以十大社會治理工程為抓手,堅持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組織區級領導分頭領題,66個區直單位、21個鄉鎮(街道)系統答題,蹚出了一條提升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新路徑。 突出“實”字 支穩基層治理“三腳架” 緊抓三個基礎,逐步推進基層治理能力提升。一是政治強引領,實施紅色鹽湖創建工程,聚焦23項重點任務,集中實施紅色基因鑄魂、紅色雁陣領航、紅色陣地提檔、紅色經濟壯大、紅色引領治理、紅色隊伍選用、紅色英才集聚等“7項計劃”,以嚴密的組織體系,激活基層治理“黨建引擎”。二是法治作保障,實施平安鹽湖創建工程,建立信息聯通、平安聯創、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四軸聯動”機制,劃細、劃小、劃全網格單元,配備農村三級、社區四級網格架構網格員1.8萬余名,推動309個村(社區)“雪亮工程”全覆蓋,持續推動“一支隊伍管執法”。三是德治揚正氣,實施德孝鹽湖創建工程,在全區開展黨風政風、學風校風、家教家風、行風企風、民風社風見德孝“五個行動”20項任務,健全完善“一約七會”制度體系,凝聚崇德向善良好風氣。 突出“亮”字 擦亮基層治理“雙面鏡” 用好正反兩個抓手,營造濃厚宣傳氛圍,打造清明政治環境。一是強化正面宣傳,實施鹽湖主媒創建工程,打造區融媒體中心“主流輿論陣地”,樹牢“全區一盤棋”“人人樹典型”鮮明導向,全面推動“七彩鹽湖”App、“鹽湖融媒”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建設,整合戶外屏、電子屏等社會宣傳陣地,一體化、一鍵式宣傳發布基層治理新聞消息4200余條。二是強化廉政建設,實施清廉鹽湖創建工程,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在全區開展“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文化清和、社會清朗”活動,著力構建管黨治黨責任落實、權力運行制約、干部管理監督、廉潔文化培育、清廉單元創建體系,把各種清廉要素融入基層治理各方面,全力打造優良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 突出“引”字 激活基層治理“源頭水” 用好“省校合作”載體,廣泛通過“外引內培”,集聚各方人才。一是聚焦“外引”,實施鹽湖商會創建工程,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雙招雙引”活動,遴選北京、上海、西安、太原等25個一線城市、省會城市,建立鹽湖商會組織,同步設立人才驛站,專門負責聯系對接鹽湖籍在外創業人士,引導更多在外人才為鹽湖發展聚智獻力。二是聚焦“內培”,實施鹽湖智庫創建工程,建設需求、信息、專家、成果四類支撐智庫,開展“人才基層行”活動,圍繞經濟發展、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重大課題,組織各領域各行業優秀人才成立專家團隊,赴農村、社區、企業一線開展政策宣講、技能培訓、技術攻關、決策咨詢等活動46場,受眾2.7萬余人。 突出“融”字 增強基層治理“內生力” 緊扣發展主題,為基層治理賦能增效。一是城鄉融合發展創新工程,以北相鎮、東郭鎮等5個小城鎮為試點,項目化推進鄉鎮街道供水、供電等九大管網設施工程,集中開展優化教育資源、建設康養小區等工作,探索“文旅+節慶+農業+特色小鎮”新模式,帶動鄉鎮經濟全面發展。二是產城融合發展創新工程,依托鹽湖高新區產業發展平臺,融合實施黃河農機農資物流園、40個老舊小區提升改造等項目建設,逐步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全力推動產城融合。三是三產融合發展創新工程,成立指揮部,謀劃建設67個重點項目,推動34名區級領導“三人小組”包項目,建立“謀劃庫、儲備庫、建設庫、達產達效庫”“四庫全書”謀項目,實行“日報告、周調度、旬預警、月通報、季考核”五項機制推項目,助力三產融合發展,夯實基層治理基礎保障。 萬榮縣:激活推動鄉村振興“一池春水”——依托香菇產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紀實 仲夏時節,萬榮大地上,經過菇農們幾個月的緊張忙碌,2000萬棒香菇棒已被整齊排列在菇棚內,蓄勢待發。 覆蓋全縣9個鄉鎮60余個村、從業人數4000余人、年產值達1.6億元的香菇產業,已然成為萬榮縣現代農業的一個“朝陽產業”,也成為該縣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 黨員帶頭“領”著干 2021年冬,本是農閑季節,可漢薛鎮北坡村菇農王富剛和妻子董麗霞卻忙得不可開交。王富剛要對承包的8個香菇大棚進行整修,準備大干一場。妻子則忙著在附近的香菇制棒車間打零工,貼補家用。 王富剛是北坡村一名普通黨員。2018年,村里為壯大集體經濟,搭建了香菇大棚,發展香菇產業,卻遇到群眾怕賠錢、無人敢承包的困境。王富剛得知這一消息后,辭去飯店大廚的工作,承包了兩個大棚,當年就收入8萬元。2021年,他又承包了6個大棚,在陰雨天氣的影響下,純收入仍然達到15萬元。 很快,在像王富剛一樣的一批黨員干部帶動下,北坡村香菇產業迅速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全村有240個香菇大棚,香菇制棒能力達到年130萬棒,僅對外承包香菇大棚一項,就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1萬余元。 據悉,2018年起,立足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萬榮縣積極探索依托香菇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模式。為了讓這個產業能迅速起步、取得突破,該縣充分發揮農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號召廣大黨員干部先行先試、率先垂范。 今年以來,在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中,該縣拓展完善了萬榮縣香菇產業黨員活動服務中心,并以此為龍頭,在全縣9個香菇產業示范基地均建起黨員活動小組和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確保全縣香菇基地處處都有黨員的身影,時時都有黨員發揮作用。 目前,圍繞香菇產業,該縣共建立黨員示范點32個、黨員技術指導崗23個、黨員融資服務崗8個、黨員推廣銷售崗7個、黨員示范棚52個、幫扶棚185個,302名黨員直接參與到香菇產業中,帶動133戶發展香菇產業,香菇種植面積達到1300余畝,產業規模達到800萬棒,年產值達到6000余萬元。 萬榮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家敏杰表示:“把黨組織建在香菇產業鏈上,是萬榮發展香菇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一條好路子,也是開展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的一個典型做法?!?/p> 龍頭帶動“幫”著干 “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在制棒、種植、管理、銷售各環節為菇農提供支持,積極穩妥地壯大全縣香菇產業?!闭{研中,萬榮縣委副書記、縣長王飛多次指出龍頭企業在香菇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在皇甫鄉香菇特色產業示范基地,萬榮縣果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這一片的“龍頭企業”,更是當地菇農的“定海針”。從購買菌棒開始,公司就和菇農簽訂全程技術指導和回收合同,這種“大包大攬”的幫扶,一舉免除了菇農對香菇菌種成活率沒保證、管理技術要求高和回收價格低等“后顧之憂”。 為了推動產業發展提升,今年以來,該公司積極克服疫情影響,邀請中國農科院全國首席專家張金霞等為菇農開展線上培訓8次,及時解決香菇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公司負責人曹喜高介紹,全程服務、全程指導,既是縣上對公司的要求,也是公司對菇農的承諾。只有幫著菇農干,讓菇農有實實在在的收入,才能讓這個產業越做越好、越干越大。 服務盡心盡責,效果立竿見影。僅僅兩年多時間,皇甫鄉已具備年300萬制棒能力,發展香菇大棚245個,5個村依托香菇產業一項,集體經濟突破10萬元。 為了推動香菇產業健康長遠發展,近年來,萬榮縣通過不斷完善園區硬件、給予資金扶持、制定行業標準等多項措施大力培育香菇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全程幫帶,菇農積極性不斷提升、收益不斷提高,打通了依托香菇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源頭活水”,實現了集體經濟壯大、特色產業做強、群眾收入增加的效果。 據萬榮縣農副產品加工服務中心主任謝建鵬介紹,萬榮縣目前已有山西天地祥芮、壯香源、佳源、祥源等20余家香菇龍頭企業,直接服務菇農4000余人。 優化模式“闖”著干 皇甫鄉漫峪口村董銀朋是香菇行業的“新人”,2021年他首次承包了12個香菇大棚,給村集體上交承包費用4.2萬元,在去年連陰多雨、商品率低的不利條件下,依然收入了17萬余元?!敖衲晷判暮茏?,計劃承包18個棚,打一個‘大勝仗’?!倍y朋的信心來自于他的勤勞苦干,更來自于全縣香菇產業的成熟發展模式。 從“黨員+產業”的單一模式,到現在的“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科研院所+合作社+村集體”的“6+”模式,萬榮縣既大力借助“他山之石”,又結合實際“蹚水過河”,“闖”出了自己的經驗和模式。 “‘+’的越多,代表模式越成熟,產業鏈越豐滿,群眾增收越有保障,村集體經濟的基礎也更牢固?!敝x建鵬說。 村集體經濟投資建大棚,農戶入股合作社承包大棚,龍頭企業全程幫帶,科研院所提供技術支撐,“6+”模式既為農戶織起了密不透風的“安全網”,也為村集體經濟注入了持續壯大的“源頭活水”。 在“6+”模式的引領下,萬榮縣還突破了菌種“卡脖子”技術,實現了自主研發,制棒也實現全面自動化,香菇大棚進入“雙網雙膜”標準化階段。 數據顯示,目前萬榮縣農村集體投資建設香菇大棚800余個,產生收益超280萬元,帶動全縣207個行政村平均增收1.3萬余元,22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萬元,成為全縣農村集體經濟的又一個重要“增長極”。 正如萬榮縣委書記李永輝所說,香菇產業已經成為萬榮群眾增收的“朝陽產業”、村集體經濟壯大的“厚植產業”和推動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下一步,萬榮縣還將瞄準香菇精深加工這個“下游鏈條”,在引進培育大企業上下功夫,充分發揮香菇產業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中的強大力量。 平陸縣:“三步走”按下集體經濟“加速鍵” 為扎實推進全鎮集體經濟壯大提質,落實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平陸縣常樂鎮黨委積極謀劃,認真探索,從加大扶持力度、盤活集體資產、發展優勢產業和服務經濟等方面努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推鄉村振興。 加大扶持力度,“輸血”固基礎。完善政策措施。常樂鎮政府協調各職能部門與各村結合,深入實際搞好調研,制定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方法和措施,對村級經濟發展做到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幫、方法上教。上級資金保障。建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專項基金,整合各部門支農惠農資金,對發展計劃可行、經營風險小、管理科學的村集體經營項目,采取貼息、獎勵、補助等方式予以扶持。協調信貸扶持。對符合條件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在充分考評的基礎上,協調金融部門,對有關村集體增加授信額度、降低貸款利率、延長貸款期限等,給予優惠和扶持。鎮政府各涉農部門深入開展對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對口幫扶活動,充分發揮自身技術、人才優勢,開展智力支農活動,通過班子幫帶、資金援助、技術扶持等措施,把人才、資金、項目、技術、信息等資源導入農村,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盤活集體資產,“活血”破瓶頸。盤活自然資源。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開發利用好農田、農林、灘地等集體自然資源,通過招標承包等形式開發經營,獲取收益,使村級集體資源獲得保值增值。盤活集體資源。對村內廢棄學校、廠房、加工廠、房屋等,通過修繕、平整、對外租賃,引進項目生產,解決剩余勞動力,增加集體收益。盤活人脈資源。充分調動本鎮有資產和實力的企業能人、有智慧和家鄉情節的在外學者與游子,充分挖掘本土及各方面的人脈資源,促進集體經濟發展。 發展優勢產業,“生血”強動力。在有基礎的地方積極發展特色種養業。以各村特色產業為基礎,重點抓好特色種植業,讓葡萄、葉菜、石榴、辣椒等產業展現本地特色,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獨特優勢。在有條件的地方大力發展現代加工業。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葡萄等農產品資源,發展現代加工業,延伸產業鏈,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力。在有資源的地方合理開發休閑鄉村旅游業。支持有優越的生態環境、人文歷史等資源的村莊,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利用“旅游+”“生態+”“黨支部+村集體+旅游項目+農戶”等模式,打造田園綜合體,推動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游目的地,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推動集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