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使命感重新定義建筑業 |
來源:中國建設報 2017-06-09 |
2017/6/13 15:08:09 |
建筑業是“政策市”,2017年建筑業的發展形勢與國家主導下的行業總體改革大方向密切相關。在這一場緊鑼密鼓的改革戰役中,為謀生存、謀發展,任何企業都必須勇往直前,否則只能被淘汰。 從市場角度來說,對“利益”的追逐,鞭笞著企業開疆拓土,將企業的戰旗插向最繁榮的區域,同時能帶動其他多個行業發展。數據顯示,建筑業每增加1萬元的產出,對國民經濟其他行業就能產生7345元的直接生產拉動、1.6708萬元的間接拉動。而建筑業的影響力系數為1.2317,排在間接拉動位列的第16位。同時,建筑業的固定資產形成占到全社會固定資產形成的54%。因此,美國和其他一些西方國家,把建筑業與鋼鐵工業、汽車工業并列為國民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可以說恰如其分。 遺憾的是,之前,我國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沒有被認可。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建筑業甚至被認為是“臟、亂、差”的代名詞。而隨著形勢的變化、時代的要求,建筑業又應該如何重新定位,真正成為國之重器?筆者認為,當前,建筑業最需要的是必須明確自身的使命。建筑業必須有維系社會穩定的擔當、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傳承“工匠精神”的定力。從根本上說,只有社會繁榮發展了,建筑業才能在改革轉型中迎來更好的明天。 建筑業必須足夠“安全”。作為傳統支柱行業,建筑業的過去、現在、將來都無法與社會大眾脫離,無論它提供的是什么類型的建筑,最終的使用者都是社會大眾。因此,建筑企業施工過程的安全、建筑產品質量過硬,便成為了行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從長遠來看,建筑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其立足點也在于此。 建筑業應是可以被“依賴”的。今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發布后,業內人士歡欣鼓舞。該文件的發布,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國家對行業發展的重視、對行業未來承擔更多重任的期待。所以,建筑業綠色發展、精細化發展的改革方向必須繼續保持。行業企業也應該學習貫徹文件精神,按照相關要求,繼續推進改革,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建筑業必須高調發揚“工匠精神”。追源溯流,各個行業目前大力提倡的“工匠精神”,正源于建筑行業“始祖”——魯班。因此,建筑業應當以之為榮、以之自誡自醒,扛起傳承“工匠精神”的大旗。無論是一顆螺絲釘的安裝,還是一幢超高層建筑的建造,“匠心”運籌必不可少。行業領先企業應當發揮帶頭作用,在平凡中把事業做精,將“工匠精神”融入企業文化之中,“干一項工程、鑄一尊精品、樹一座豐碑”,形成“中國建造”品牌。 2017年,建筑業格局已變。大型建筑企業在轉型中已然確立領先地位,而部分中小型建筑企業仍在改革中奮力向前。無論處于什么樣的境地,企業都應該明確自身的責任、堅守“工匠精神”,與時代共舞,書寫絢麗篇章,讓建筑業發展成為受全社會尊敬的支柱產業。 本報記者 黃 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