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
目前,長江經濟帶范圍包括云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11個省市,面積超過200萬平方公里。
要使如此廣袤、發展水平又相差較大的區域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并形成中國經濟新支撐帶,“分片”建設城市群、再通過城市群相互對接,是建設長江經濟帶的必由之路。
發揮三大流域性城市群的引領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曾講到長江經濟帶的4個戰略定位,第一個就是依托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實際上就是要建設這三大流域性城市群,為長江經濟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實力最強的城市群,其成員跨越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安徽省,成員城市面積20多萬平方公里。
上海的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作用日益突出,南京和杭州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代表的現代中心城市職能日益加強,蘇州、無錫、常州、寧波等城市也形成明顯特色,城市實力日益增強。
2013年3月27日至29日,當時剛上任的總理李克強前往江蘇、上??疾?。在上海外高橋港區考察時,他勉勵上海港發揮長江黃金水道龍頭的作用,輻射帶動沿江港口和中上游腹地發展。
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城市群,應不負眾望,當好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帶動全流域的發展。特別是要通過自由貿易區建設,為全國體制機制創新和新一輪開放開發探索新路、提供示范。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構成的新城市群,成員城市面積約28萬平方公里。
2012年8月,《國務院關于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2013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武漢組織召開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規劃前期工作會議,長江中游城市群戰略進入實施階段。
在長江中游城市群內部,要推進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融合發展,還要積極與長三角、成渝城市群對接聯動。
武漢、長沙、南昌要發揮核心作用,全面落實省會城市合作協議。武漢市要聯手周邊城市,共同建設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共同打造中部地區開放高地。
成渝城市群位于長江上游,成員城市面積20多萬平方公里,與長三角城市群相當。是我國自然資源富集區之一,已形成以汽車摩托車、化工醫藥、冶金、機電、能源、旅游等為支柱的經濟體系,是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
早在2011年3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討論并原則通過了《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明確要求“加快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其空間結構是重慶、成都雙核。
要加強雙核之間的資源整合,優化城市功能,實現錯位發展,發揮引領功能,將成渝城市群打造成西部大開發的引擎和中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
綜合來看,成渝城市群要聯合加快沿江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長江流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搞好沿江產業協調布局,推進“四化同步”發展,使長江經濟帶真正成為中國經濟的新支撐。
發揮三大省內城市群的支撐作用
在長江經濟帶中,除三大流域性城市群以外,還有已經成型的三大區域性城市群——皖江城市帶、黔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三者都是省內城市群。
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浦東對外開放,安徽人聞風而動,將長江流經安徽約400公里的江段命名為“皖江”,作出“開發皖江,呼應浦東”的決策并付諸實施,逐步形成以蕪湖為突破口、沿江城市全面跟進開發開放新格局。
1995年,安徽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皖江開發開放若干問題的意見》,制定了《安徽省長江經濟帶開發開放規劃綱要》,皖江地區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形成了沿江制造業產業帶和重點城市帶,并在新世紀命名為“皖江城市帶”,2006年進入中央中部崛起文件。
2010年1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其范圍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池州、滁州、宣城8市全境,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區和舒城縣,面積7.6萬平方公里。
在長江經濟帶的建設中,皖江城市帶要發揮橋梁作用,融入長三角,對接長江中游城市群,努力構建區域分工合作、互動發展新格局,加快建設長三角拓展發展空間的優選區、長江經濟帶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引領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
黔中城市群,范圍包括貴陽、安順、遵義、都勻、凱里等,面積10.4萬平方公里。
黔中城市群處于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中沿長江通道橫軸和包昆通道縱軸交匯地帶,國家規劃的多條高速鐵路穿區而過,加之高速公路的建設,整個區域將逐步形成較完善的交通路網。
此外,城市群內礦產資源分布相對集中,工業基礎較好,在全省生產力布局中居重要戰略地位。
國家重視這一區域的發展,2014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在貴陽市和安順市結合區域設立貴安新區,從而成為全國第八個新區。
黔中城市群要以貴陽和安順為核心來規劃建設,通過貴安新區的開發把兩城連結起來,努力使黔中城市群成為貴州省對外參與國內外經濟競爭與合作、對內帶動全省區域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核心區域。
滇中城市群,范圍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總面積9.6萬平方公里。
滇中城市群具有重要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在沿邊開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通過統籌規劃,四市州合理分工協作,形成具有用地少、就業多、要素集聚能力強、人口合理聚集特點的新城市群。
昆明要構筑區域發展“核心”,聚合區域高端職能,提升城市高端綜合服務功能,培育工業結構的高新化和擴散能力,進一步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
曲靖要逐步培育機械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產業,玉溪要優先發展旅游、教育、高新產業等綠色環保型產業,楚雄要重點發展彝族特色鮮明的生物制藥、綠色食品加工及文化產業。
滇中城市群要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強化在云南的中心和帶動作用,當好長江經濟帶西向開放的先鋒和“橋頭堡”,積極融入西南國際經濟合作圈。
發揮兩大省際城市群的銜接作用
在湖北與重慶之間,在四川、云南、貴州毗鄰地區,可以培育新的省際城市群——三峽城市群、川滇黔城市群,對整個長江經濟帶發揮重要的銜接作用。
三峽城市群,范圍包括湖北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加上重慶市的萬州、云陽、奉節、巫山、巫溪等區縣,總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
早在1994年,國務院就批準設立“長江三峽經濟開發區”,將三峽庫區各市縣列入,實行沿海經濟開放區的優惠政策。
過去這一地區交通不便,城鎮化水平不高。隨著三峽大壩的蓄水,“高峽出平湖”,水運條件極大改善。
滬渝高速公路在江北從宜昌直通萬州,滬蓉高速公路和宜萬快速鐵路在江南從宜昌經恩施、利川連通萬州,形成一個完整的閉合圈。過去是鄂渝兩省市偏遠之地,目前變成發展熱土。
宜昌市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經濟總量僅次于武漢市,市委書記由省委常委兼任;萬州則是重慶城鎮體系“一圈兩翼”中的重要一翼,是重慶第二大城市,渝東北地區及三峽庫區的經濟中心和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同時,恩施、利川等城市發展迅猛。打造三峽城市群,將對長江中游城市群與成渝城市群起到重要的銜接作用。
川滇黔城市群,范圍包括川滇黔毗鄰地區的四川宜賓和瀘州、云南昭通、貴州畢節等市,總面積7.5萬平方公里。
這一區域共處烏蒙山區,山水相連、人文相依、歷史相近,發展基礎相同、發展利益相關,具有相似的資源、環境、勞動力等多方面優勢,為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紅軍時期這里就是川滇黔邊區,這一區域有著共同的紅色基因,經濟社會聯系一直比較緊密。
在川滇黔城市群中,宜賓經濟總量居第一位,是“萬里長江第一城”,應作為城市群龍頭來培育。
瀘州推動白酒產業領先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動機械產業向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升級。
昭通要推進綜合交通體系建設,要充分發揮“萬里長江第一港”水富港的特殊作用。
畢節要加快“千億元工業經濟走廊”建設,重點培育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生物制藥、風能發電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川滇黔城市群要加強港口之間的分工協作,以港口群建設促進城市群的形成,并加快對接成渝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共同在西部大開發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