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國家統計局5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基礎建設投資同比增長12.4%,較一季度13%的增速放緩了0.6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放緩10.9個百分點。其中,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8.2%,增速回落0.7個百分點;鐵路運輸業投資下降8.9%,降幅擴大3.8個百分點。另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公路水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16億元,同比增長30.3%。2018年一季度,公路水路完成投資3641億元,同比增長9.8%,相較于2017年,增速大幅下降。伴隨著這種態勢的出現,輿論也產生了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放緩將影響宏觀經濟走勢的焦慮。其實,對于這種放緩現象不足為慮。
增速放緩是形勢發展的必然
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放緩,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在高增長態勢下,現有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存量基數十分龐大,一些相對發達地區已經基本完成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這樣的現實基礎決定了過高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無法維繼。而當前我國已經加快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在此過程中必然要求轉變原有的發展方式,“增速放緩”正是新舊動能轉換在基礎設施投資領域的集中表現。
基礎設施投資自身特點決定了其與宏觀政策高度相關。與其他投資相比,基礎設施投資具有投資經營規模大、建設周期長、價值轉移慢、資本回收難等特點,因此在建設中往往需要由政府提供或者參與,這就使得其受政策性影響更加明顯。近年來,為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降低地方政府杠桿,國家陸續采取了規范清理PPP項目、規范地方舉債融資行為等措施,一定程度影響了地方政府投資基礎設施的行為。
以規范清理PPP項目為例,據財政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23日,各地累計清理PPP退庫項目1695個、涉及投資額近2萬億元,上報整改項目2005個、涉及投資額3.1萬億元;全國被退庫或整改的PPP項目占目前管理庫項目總數約51%,清理或整改涉及投資資金近5萬億元,占入庫項目投資總額比重約36%。應該看到規范清理PPP項目是十分必要的,這意味著PPP項目的健康長效機制正在逐步建立,但與此同時也導致了部分地方政府基礎設施投資活動急劇減少的現象,如新疆部分地區暫停了PPP項目建設,湖南高達80%的項目退庫,江蘇則停止了無收益性質的增量PPP項目。這種現象背后是地方政府投融資改革困局的集中體現。一直以來地方政府投融資都處于體制不健全、機制不完善的狀態,而近年來在改革地方政府融資模式的過程中并沒有觸及原有的深層次矛盾,而這一改革困境則將宏觀政策性的影響進一步放大。
從我國經濟發展歷程來看,基礎設施投資對于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從需求角度看,基礎設施投資作為社會的先行資本,是固定資產投資的直接組成部分,能夠直接促進資本積累和產出增長;從供給角度看,基礎設施作為提高企業生產要素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能夠促使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規模經濟,并通過提供準公共產品實現惠民生的效果。以交通運輸為例,當前我國鐵路營運里程、公路通車總里程、高鐵通車里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均位列世界第一。在路網規模、運輸能力提升的同時,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對冶金、機械、建筑、橡膠、電力、信息、計算機、精密儀器等行業也產生了很強的拉動作用,因此,基礎設施投資一直是各級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應漸進式推進新舊融資模式轉變
未來,基礎設施投資仍然具有巨大空間和潛力。我國基礎設施在飛速發展的同時,其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間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從基礎設施人均資本存量看,我國人均存量較低,只有西方發達國家的20%到30%。從分布特點看,區域之間、城鄉之間不均衡、不平衡,特別是西部地區、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投資水平偏低, 基礎設施對經濟增長的“瓶頸”制約仍然存在。從競爭力來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以上市機場為例,美國航空貨運樞紐有4家機場吞吐量超過200萬噸,我國只有上海浦東一家。因此,從現實看,基礎設施投資仍然是各級政府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但加大基礎設施投資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要不斷提升基礎設施投資效率。高效率的基礎設施投資才會加快區域間生產要素的流轉、促進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應充分發揮技術進步的作用,提高基礎設施的全要素生產效率、經濟效益、服務效率;通過科學規劃、完善重大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民主聽證會制度、健全基礎設施投資評估制度、引入競爭機制和責任機制等舉措,推動基建投資領域制度改革,進一步釋放投資效率。同時要基于“補短板”的思路調整基礎設施投資結構,實現基礎設施在不同區域、行業的合理配置,推進區域和產業間的聯系與互動。
另一方面,應深化地方政府項目投融資機制改革。當前地方政府處于新舊融資模式的轉變過程中,加之稅收改革等影響,導致了基礎設施投融資缺口擴大的問題,因此,要從完善地方債的發行體制、加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與發展、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融資支撐作用、運用城市綜合與整體開發模式等方面入手,創新地方政府融資制度,從而打破基礎設施的資金“瓶頸”。同時需要注意到,新舊融資模式的轉變是個漸變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應該漸進式推進,防止由于“一刀切”而導致地方政府無法正常投融資現象的發生。